包小妹微信怎么联系,怎么花钱约校内大学生,免费全国空降app大全下载,怎么找到接私活的女生

行业聚焦

应对碳市场变革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双碳政策与碳交易规则解读

发布日期:2025-09-15作者: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点击量:108次

91611.jpg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此国家战略背景下,一系列碳减排政策密集出台。水泥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深入理解国家碳政策、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政策工具,正迅速发展并形成多极格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已进入第四阶段,其碳价机制日趋成熟,覆盖行业广泛,并对进口商品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推动全球贸易低碳化。此外,英国、韩国、新西兰等国也相继建立并完善碳交易体系,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趋势日益明显,为中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合作空间。

91622(1).jpg

政策导向:不断强化的碳排放约束

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单位,已被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将成为一种可交易资产,超额排放需购买配额,剩余配额则可出售获利。这意味着,碳排放从“免费资源”转变为“有偿资产”,每一吨碳排放都直接关联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时代已经到来。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是我国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而制定的专项法规,旨在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该条例明确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为主体,构建了一套覆盖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交易及数据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条例规定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重点排放单位需按规定清缴与其排放量相当的配额,并可参与市场交易以调节配额余缺。同时,条例强化数据质量要求,建立排放报告核查与监督机制,对虚报、瞒报等违法行为设定严格法律责任,包括??睢⒑思跖涠钅酥磷肪啃淌略鹑?。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 年度)。以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培育经营主体,完善市场监管,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2024 年度作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 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其中,2024年度配额基于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2026 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能产出挂钩,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二是深化完善阶段(2027 年度—)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各方参与市场能力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全面加强。配额分配方法更加科学精准,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逐步适度收紧机制。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企业需严格核算两大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燃煤)和过程排放(生料中碳酸盐分解),并确保燃料消耗、熟料产量及非碳酸盐替代原料使用量等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可追溯性与交叉验证。所有计量器具必须依法检定校准。企业须建立并执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DQP),生态环境部对数据造假“零容忍”,近期已有多家企业因数据质量问题被处罚,防范法律风险至关重要。

市场机制:碳交易带来成本与收益新变化

根据《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碳交易机制为水泥企业设定了免费碳排放配额。实际排放低于配额,富余配额可出售获利;超出配额则须购买,增加经营成本。2024年度,水泥企业获得的配额与其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相等,无需承担履约压力。自2025年起,配额计算引入碳排放强度控制机制,采用公式:

A = E × (1 + α)

其中,A 为核定配额,E 为当年熟料生产线经核查的碳排放量(等于熟料产量乘以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α 为碳排放强度系数。

α 的值由企业碳排放强度偏离度(X)决定:

X=(BPs-Is)/BPs

BPs为水泥行业平衡值(反映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Is 为企业实际吨熟料碳排放强度。根据X的范围,α取值如下:

若 -30% < X < 30%,则 α = 0.1X;

若 X ≥ 30%,则 α = 0.03;

若 X ≤ -30%,则 α = -0.03。

该机制旨在激励企业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配额以熟料生产线为单位核算,最终加总为企业总配额。

配额清缴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逾期未清缴将面临重罚。同时,政策允许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抵销不超过5%的应清缴配额。CCER市场已于2023年底重启,新方法学涵盖可再生能源、甲烷回收等项目类型,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减排收益渠道。

91633(1).jpg

行业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水泥行业而言,这场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挑战:短期来看,面临技术改造投入大、碳排放数据管理基础薄弱、碳资产管理人才短缺以及合规成本上升等压力。

(二)机遇:长期来看,碳政策推动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具体表现在:

降本增效:通过节能技改、使用替代燃料和原料、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技术创新:激发对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抢占技术制高点。

提升企业形象:打造绿色低碳品牌形象,满足下游客户和资本市场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日益增长的要求,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91644(1).jpg

企业行动:全员参与,化压力为动力

碳管理涉及生产、采购、技术、财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需全员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应认识到自身工作与碳排放的密切关联。

对生产一线员工而言,精心操作设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运转率、减少能源浪费,就是在直接为降低碳强度、控制碳成本做贡献。

对技术研发人员而言,积极探索应用替代燃料、替代原料(如电石渣、粉煤灰等)等符合新指南的替代原料,突破减排技术瓶颈。

对管理人员而言,树立碳资产意识,将碳成本纳入决策考量,引领企业绿色转型。

91655(1).jpg

全国碳市场的扩展既带来政策约束,也赋予行业淘汰落后、创新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应积极行动,将碳管理理念融入日常运营,深化政策学习、增强碳意识、落实碳行动,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在绿色变革中赢得发展先机,共同筑牢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