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财务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第 41 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金人庆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四日
企业财务通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て笠导捌湎喙胤降暮戏ㄈㄒ妫平执笠抵贫冉ㄉ?,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金融企业除外。
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第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
第四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以下通称主管财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其主要职责包括:
?。ㄒ唬┘喽街葱衅笠挡莆窆嬲轮贫龋凑詹莆窆叵抵傅计笠到⒔∪诓坎莆裰贫?。
?。ǘ┲贫ù俳笠蹈母锓⒄沟牟普莆裾?,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ㄈ┙⒔∪笠的甓炔莆窕峒票ǜ嫔蠹浦贫?,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
(四)实施企业财务评价,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五)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
?。┎斡肷蠛耸粲诒炯度嗣裾捌溆泄夭棵拧⒒钩鲎实钠笠抵匾母?、改制方案。
?。ㄆ撸└萜笠挡莆窆芾淼男枰峁┍匾陌镏⒎?。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等企业投资者(以下通称投资者),企业经理、厂长或者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导成员(以下通称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本通则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履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责。
第六条 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
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第八条 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企业集团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依照其规定执行。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ㄒ唬┥笠榕计笠的诓坎莆窆芾碇贫?、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
(二)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ㄈ┚龆ㄆ笠灯盖牖蛘呓馄富峒剖κ挛袼?、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
?。ㄋ模┒跃呤凳┎莆窦喽胶筒莆窨己恕?BR> ?。ㄎ澹┌凑展娑ㄏ蛉驶蛘呖毓善笠滴苫蛘咄萍霾莆褡芗?。
投资者应当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内部机构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可以通过企业章程、内部制度、合同约定等方式将部分财务管理职责授予经营者。
第十三条 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ㄒ唬┠舛┢笠的诓坎莆窆芾碇贫取⒉莆裾铰?、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
(二)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方案,诚信履行企业偿债义务。
(三)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さ墓娑?,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ㄋ模┳橹莆裨げ夂筒莆穹治?,实施财务控制。
?。ㄎ澹┍嘀撇⑻峁┢笠挡莆窕峒票ǜ妫缡捣从巢莆裥畔⒑陀泄厍榭觥?BR> ?。┡浜嫌泄鼗挂婪ń猩蠹?、评估、财务监督等工作。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十四条 企业可以接受投资者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特定债权等形式的出资。其中,特定债权是指企业依法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符合有关规定转作股权的债权等。
企业接受投资者非货币资产出资时,法律、行政法规对出资形式、程序和评估作价等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企业接受投资者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及其他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比例。
第十五条 企业依法以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份等方式筹集权益资金的,应当拟订筹资方案,确定筹资规模,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必要的报批手续,控制筹资成本。
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应当依法委托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资本管理制度,在获准工商登记后30日内,依据验资报告等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书,确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在持续经营期间可以由投资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转让或者减少,投资者不得抽逃或者变相抽回出资。
除《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回购本企业发行的股份。企业依法回购股份,应当符合有关条件和财务处理办法,并经投资者决议。
第十七条 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企业应当作为资本公积管理。
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留存企业的部分,以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
第十九条 企业增加实收资本或者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由投资者履行财务决策程序后,办理相关财务事项和工商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 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ㄒ唬┦粲诠抑苯油蹲省⒆时咀⑷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
?。ǘ┦粲谕蹲什怪?,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ㄈ┦粲诖钐?、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ㄋ模┦粲谡⒊セ剐宰手?,作为企业负债管理。
?。ㄎ澹┦粲诿植箍魉稹⒕戎鹗Щ蛘咂渌猛镜?,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应当明确筹资目的,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并签订书面合同。
企业筹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应当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自有资本比例及其他规定。
企业筹集资金,应当按规定核算和使用,并诚信履行合同,依法接受监督。
第四章 资产营运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明确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和程序,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企业支付、调度资金,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依据有效合同、合法凭证,办理相关手续。
企业向境外支付、调度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
企业集团可以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金融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损害成员企业的利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的财务审核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实行财务监控。
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跟踪客户履约情况,落实收账责任,减少坏账损失。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采购审批、执行程序,根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内部审批制度支付货款。
企业选择供货商以及实施大宗采购,可以采取招标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六条 企业<